欢迎访问昆山医疗器械高新技术产业园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法规新政>法规新政>人工关节风险清单和检查要点
人工关节风险清单和检查要点
发布时间:2016/8/10 15:25:14

序号

风险环节

风险点

检查要点

1

机构与人员

从事影响产品质量工作的人员,应当经过与其岗位要求相适应的培训,具有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人工关节生产企业应对荧光探伤、激光操作、焊接、钝化、喷砂(丸)、抛光、三坐标测量仪检测等人员作出相应要求并开展相关培训。检查企业是否有相应文件规定,抽查相关人员是否符合要求。

2

厂房与设施

主要与骨接触的植入性无菌医疗器械或单包装出厂的配件,其末道清洁处理、组装、初包装、封口的生产区域和不经清洁处理零部件的加工生产区域应当不低于100,000级洁净度级别。

1查洁净室设计文件是否保证末道清洁处理、干燥、组装、初包装、封口的生产区域和不经清洁处理零部件的加工生产区域不低于100,000级洁净度级别。

2查看洁净生产环境静态和动态的验证文件,检测结果均应满足100,000洁净级别的要求。

3

设备

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工位器具应当符合洁净环境控制和工艺文件的要求。

人工关节生产企业常用的生产设备有:(数控)车床、铣床、钻床、磨床、线切割机床,喷砂机、抛光机、研磨机,热处理炉,电酸洗(电抛光)设备,激光打标机,超声波清洗机,干燥设备,包装设备等。常用的检验设备有:游标卡尺、各型千分尺、内卡规、塞规,硬度计,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荧光探伤设备,黑光照度计,白光照度计,电子万能试验机,三坐标测量仪,粗糙度仪,投影仪、表面涂层检测设备,百级洁净工作台,电导率仪,总有机碳检测设备(必要时),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粒子计数器,压缩空气含油含水检测设备等。检查企业的生产和检验设备台账和现场,关注相关设备是否能满足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的需要。

4

设计开发

研制加工工艺应当对各种助剂的使用及对杂质(如残留单体、小分子残留物等)的控制情况进行验证并形成文件。

注:对于加工工艺中各种助剂的使用和杂质,应通过危害鉴定识别,后续的清洗验证应该有所控制。

1查看风险管理文档是否识别助剂的使用和杂质的危害。

2查看清洗验证文件是否包括化学品清单。

人工关节需评估助剂残留的加工材料通常包括:水基切削液、油基切削液、润滑剂、冷却剂、抛光剂、喷砂介质、玻璃丸、荧光剂,荧光显像粉,以及清洗剂,无机盐,酸,液压油,润滑油、酒精,研磨剂(二氧化硅,氧化铝),金属碎屑等。

5

采购

1企业应当建立采购控制程序,确保采购物品符合规定的要求,且不低于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相关要求。

2企业应当根据采购物品对产品的影响,确定对采购物品实行控制的方式和程度。

3企业应当对采购物品进行检验或者验证,确保满足生产要求。

注:应关注不合格原材料的使用风险。

1查看企业采购控制程序,关注企业对人工关节重要原料的控制情况。人工关节重要原料一般包括:不锈钢、钛及钛合金、钴铬钼合金等金属材料,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钽金属等材料,烧结层用材料,喷涂层用材料,初包装材料等。表面缺陷(荧光探伤)检验用的渗透剂、乳化剂和显像剂等辅料应纳入物料清单。采购标准应参照相关材料的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2查企业对产品及供应商的分类方法以及针对不同类别的产品及供应商的控制方法。如:Ti6Al4V钛合金锻件、ZTi6Al4V钛合金或钴铬钼合金铸件每炉批锻(铸)件应附有质量检验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供方名称、锻(铸)件名称(代号)、合金牌号、锻(铸)件炉批号、锻(铸)件交货状态、锻(铸)件数量、检验结果、检验依据和出厂日期等。

3查是否有进货检验要求,抽查不同类别物料的进货检验记录。应关注人工关节的原材料(包括棒料、毛坯、高分子聚乙烯材料等,根据材料的相关标准制定检验项目)、喷涂过程(此过程应验证,检验项目应根据验证的输出制定,至少包括:涂层厚度,粘接强度等项目)、初包装材料(检验初包装袋的初始染菌水平或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材质证明,确定其生产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4产品如有委外加工过程,是否按供方管理的相关规定对受托方进行管理。

6

生产管理

1企业应当编制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明确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

2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中间品等进行清洁处理的,应当明确清洁方法和要求,并对清洁效果进行验证。

注:产品清洁要求,一般指在临床使用前常规的清洁手段不能去除污染物,应使用专门方法和清洗剂才能有效去除。污染物一般包括机加工生产、检验过程附着于产品表面的切削液、润滑剂、冷却剂、抛光剂、荧光剂等

3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工艺特点对环境进行监测,并保存记录。

4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烟雾、毒害物、射线和紫外线等有害物质的厂房、设备应当安装相应的防护装置,建立其工作环境条件的要求并形成文件,以进行有效控制。

1检查企业生产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时, 应关注

1)查看企业是否有文件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的定义,并在相关产品的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中明示。

2)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是否有特殊的要求和控制措施,同时检查实施情况。

人工关节常见的关键工序、特殊过程以及一般应考虑的参数如下:

电解抛光:电解抛光液成分、电压、温度、时间等。

钝化:钝化液成分、温度、时间等。

末道清洗:清洗介质、清洗剂浓度、清洗温度、清洗时间、超声波频率和能量、漂洗温度、漂洗时间、烘干温度和时间等。

喷涂:喷涂电流、离子气流量、喷涂距离、供粉速度、喷枪速度等。

初包装封口:包装材料、包装封口的速度或时间、温度等。

2人工关节末道清洗的验证应关注:

1)查看最终清洗验证确认报告,报告应包含清洗后微生物的残留、与产品接触材料的残留等指标的检测/控制要求;

2)对产品的清洗过程要有相应的验证与确认,验证确认方案中应包括:清洗设备的安装验证残留物的识别清洗剂的选择清洗用水的实验干燥用压缩空气实验实验项目的选择抽验方案接受标准标准操作过程输出偏差处理培训记录等信息。查看验证、确认方案、报告及相关记录(包括第三方的检测报告)。

3)清洗验证结束后应制定相应的清洗过程控制文件,文件中应包括需控制的参数,例如清洗温度、时间、清洗剂更换等要求,并检查清洗记录是否符合文件要求。

3应关注人工关节生产企业对高聚合物(PE)产品的储存和生产车间是否有温度控制要求及相应记录三坐标测量仪的环境控制(根据三坐标测量仪厂家的要求控制),荧光检验的暗室控制,检验区域的照度要求,洁净室的环境要求等。

4应关注和检查人工关节生产企业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烟雾、毒害物、射线和紫外线的厂房、设备,应安装除尘、排烟雾、除毒害物和射线防护装置(如喷砂/喷丸、电解、阳极氧化、钝化、抛光、荧光探伤、激光打标、涂层、环氧乙烷灭菌、洁净室内焊接等过程)。企业应安装相应的防护和去除装置,若有害气体需排到大气中应进行适当的处理。必要时,企业应在文件中对有害物质限量做出规定。

7

质量控制

企业应当根据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制定产品的检验规程,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或者证书。

需要常规控制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项目原则上不得进行委托检验。对于检验条件和设备要求较高,确需委托检验的项目,可委托具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验,以证明产品符合强制性标准和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

应关注企业以下情况:

1)查看企业标准是否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2)企业的检测报告是否覆盖标准内容。

3)查看委托检验的供应商的资质证明、合同及相关记录。

例如:人工关节产品出厂检验要求中的材料可验证原材料检验报告,金属材料铸造可提供每炉质保书或委托检测的报告。锻造件应提供材质报告。铸造件内部的质量应逐件进行X射线检查。钛合金铸造的检验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人工关节出厂检测项目一般应包括:材料、外观、表面缺陷、粗糙度、尺寸(与陶瓷球头配合的股骨柄,其配合尺寸应满足陶瓷球头的供应商规定的质量要求)、无菌性能、环氧乙烷残留量、标签等

8

不良事件监测、分析和改进

1.应当制定对取出的植入性医疗器械进行分析研究的规定并形成文件。在获得取出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后,企业应当对其分析研究,了解植入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信息,以用于提高产品质量和改进产品安全性。

2.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规的要求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开展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工作,并保持相关记录。

3.查看洁净环境日常(现场)监控文件、趋势分析文件。是否有依据趋势分析设定的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是否有超出限度后如何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相应规定以及实际发生后的记录。

1.对取出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应关注企业以下情况:

1)检查对取出人工关节进行分析研究的文件规定。文件中应规定取出植入性医疗器械的获取途径。

2)对照国家标准,查看对不同种类的植入性医疗器械的分析研究内容、方法等。
3)企业获得取出的植入性医疗器械后,应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检查分析研究报告。

4)应检查生产企业是否参照以下国家标准制定生产企业的程序规定,规定的内容包括:取出、处理和包装程序,(组织与)植入物界面分析,植入物分析,植入物性能。

GB/T 25440.1-2010:外科植入物的取出与分析 1部分:取出与处理。

GB/T 25440.2-2010:外科植入物的取出与分析 2部分:取出金属外科植入物的分析。

GB/T 25440.3-2010:外科植入物的取出与分析 3部分:取出聚合物外科植入物的分析。

GB/T 25440.4-2010:外科植入物的取出与分析 4部分:取出陶瓷外科植入物的分析

2.查看企业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关注企业质量投诉记录。按照人工关节可疑不良事件定义,检查是否有应该上报的不良事件,并查看有关记录。

3.查看洁净环境日常(现场)监控文件、趋势分析文件。是否有依据趋势分析设定的警戒限度和纠偏限度。是否有超出限度后如何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相应规定以及实际发生后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