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产能已达94%,防护服保供压力仍大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医疗物资和医疗资源始终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2月13日,来自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的消息显示,截至2月12日,国内生产企业累计向湖北运抵医用防护服72.67万件,医用隔离面罩和隔离眼罩35.84万件,负压救护车156辆,呼吸机2286台,心电监护仪6929台,全自动红外测温仪761台。
全国口罩产能已达94%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夏农说,口罩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为扩大口罩生产,发改委迅速组织企业恢复生产,大力推动企业扩能改造,保障全产业链协调运行。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2月2日以来,我国口罩产量逐日提升。截至2月11日,全国口罩产能利用率已经达到94%;特别是一线防控急需的医用N95口罩,产能利用率已达到128%,有8个省份达到或超过100%;医用非N95口罩的产能利用率达到了106%,有10个省份达到或超过了100%。
在确诊病例超过千人的重点省份中,本省内医用N95口罩的产量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湖北的日产量从2月2日的4.5万只大幅增长到2月11日的15.8万只,广东的日产量从3.3万只增加到了4万只,河南、浙江从没有产量分别增长到1.4万只、10万只,对这些省份的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全国统一调度,已经能够保障一线医护人员的医用口罩防护需要。
夏农表示,下一步,发改委将继续抓好口罩生产和扩能等相关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生产监测和调度,及时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在保障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力争全面达产、超产。
二是根据疫情防控需要,继续开展口罩扩能专项工作。进一步扩大医用,特别是医用N95口罩生产。
三是进一步加强关键设备和原辅材料的供应协调,保障项目建设实施和顺利达产。
同时,对重点省份和行业,还将通过调配使用等方式切实保障重点需求。最近,相关部门、地方出台了技改、财税、金融、收储等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请相关企业放下包袱、全力以赴,开足马力生产。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有效缓解口罩供求矛盾的问题。
防护服后续供应以国产为主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曹学军说,随着疫情的扩散,各地的医疗物资需求激增,目前最紧缺的还是医用防护服。我们对医用防护服等重点医疗物资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前期因在春节期间紧急复工复产难度较大,进口防护服和库存防护服在供应保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续对防护服的供应主要以国内生产为主。
为了保证供应,工信部采取了几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大力度增产扩能,向医用防护服等重点企业派驻了特派员工作组,协调解决企业生产面临的问题,督导企业尽快复工复产,挖掘增产潜力。同时,会同发改委等部门出台支持企业技改扩能的政策,协调解决企业技改扩能面临的设备和原材料短缺问题,促进企业最大可能增加产能。二是精准做好供需对接。按照重点医疗物资需求和生产企业排产扩产的情况,加强供需对接匹配,科学安排调配计划,全力保障湖北疫情防控所需。同时,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对未来一段时间医疗物资需求进行滚动预测,据此倒排产量产能计划,努力实现疫情防控物资供应能力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将稀缺物资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三是加强调拨全流程控制。将当天生产的重点医疗物资统一交由收储企业进行收储、运输,发运后定时调度追踪运输物流和到货签收的情况,对生产、发运、签收实行闭环管理,确保疫情防控物资生产调运的全程可控,按时抵达武汉,全部交付给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统一负责调配和发放。
曹学军说,目前保障的主要困难,主要是需求进入“战时模式”,与平时相比可以说是百倍增长。适逢春节假期,既有的生产企业紧急复产,在工人、原辅料乃至产业链各环节等面临巨大压力。针对医用防护服的缺口,下一步工信部将千方百计开展复工复产,抓紧释放已有产能,加大企业技术改造,鼓励企业扩产转产,协调产业链各环节保障原料、装备、人员的供应,解决制约企业产能扩大的关键问题,扩大产品供应能力。
目前,医用防护服等重点医用物资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保供压力依然较大。工信部已经陆续选派驻企特派员60名,赴13个省市、41家重点骨干企业驻厂。在地方政府、省级工信厅的支持下,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原材料、劳动力、资金、运输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使其尽快实现满负荷生产,增加有效供给。“驻企特派员机制是突发疫情状态下的临时应急举措,待疫情缓解将适时退出。”曹学军强调。
来源:医疗器械创新网整理
【本文内容为转载,我公司不对本文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本文观点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以保障双方权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