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云售后”时代杀来了
售后服务不再是单打独斗了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近三年以来面临大洗牌,医用耗材在持续降价,越来越多的医院被托管,医院现在不仅在降药价比,还在降低耗材比。医用耗材的二票制,甚至一票制,提高了商业配送集中度,营改增和金税三期导致了80%以上的中小型医用耗材企业面临转型或直接被淘汰出局。
在残酷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的影响下,医疗器械的下一个风口在哪里?答案是——医疗器械的售后维修服务。
重新设计,利润后移
2005年以后,基于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激烈,产品成交价持续走低。为改变这一状况,以GE,西门子,飞利浦为代表的国外知名大型医疗设备生产企业敏锐地捕捉到由于核心技术,零配件的供应掌握在厂家手中,厂家在医疗设备售后维修掌握主动权,厂家报出的维修费用,医院是没有办法去讨价还价,花上千万买的CT,MRI不可能就此闲置。于是GE,西门子,飞利浦的维修工程师队伍越来越庞大。
由于医院设备科受制于人手不足,经费不足,编制不足,待遇偏低,技术力量的薄弱,已在医疗设备的维修市场逐渐边缘化。正是以上因素的存在,GE,西门子,飞利浦为代表的国外知名大型医疗设备生产企业的售后维修已经成为其利润的主要来源。
中国医疗器械售后维修市场的现状
目前中国医疗器械售后维修市场的容量为1000亿,70%的市场份额被生产厂家所占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其他30%的市场份额被医院设备科和第三方医疗器械维修公司所占据。
中国目前有三万多家医院,在大多数三甲医院,设备科的工作人员数量一般在10人左右,小到电脑、打印机的维修,大到四维B超、CT、直线加速器,数字胃肠机等高价格的复杂仪器出故障的报修,都是设备科的日常工作。以一个设备资产5亿元左右的医院计算,平均每个设备科人员管理的设备规模超过5000万元,大小设备数量超过1000台。
由于设备科人手不足,经费有限,技术薄弱,效率不够的情况下,医院80%的钱只能投入到20%高端、大型医疗设备的维保上。而剩下80%的医疗设备其实是没有得到真正的保养和维护的。医疗设备长时间得不到有效保养和维护,对于机器的使用寿命就会有影响,同时影响日常的使用效率。严重者会导致不必要的医疗事故。
在上世纪70年代许多欧美国家已经开始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医疗设备的售后服务管理,美国有50%的医院交付给第三方医疗器械维修服务公司整体托管。这一措施给医院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管理效能明显提高。
医院就可以“轻装上阵”,专注于医疗事业,而不需要为这些琐事而“分心”。大量的医疗设备维护专业人员在医院提供专业服务,他们每天给医院机器做保养、维护、检测,最大限度保障医疗设备运行良好。
来源:匠医工医械售后服务平台
【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